第三百九十四章 与狼共舞
外国资本对于民国时期的中国,从来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先是大量倾销商品,后来觉得这样来钱太慢,干脆逐渐控制中国的铁路、矿山等命脉,辛丑条约后干脆连海关也控制了,把住了中国的关税命脉。袁世凯善后大借款,向六国财团借了2500万英镑来维持政府运转,谁知把利息、回扣和一些佣金扣去后实际到手的只有850万英镑,而这批分47年还清的巨款居然连本带利要偿还6785万英镑!这实在是一笔比打仗还要合算的买卖。
对于新兴的安徽工业区,如果帝国主义的资本不闻出一点味道的话,他们也不会叫帝国主义了。在他们看来,中国应该要发展,但是不能长出獠牙,最好就是一只大肥猪,越肥越好,这样他们从上面得到的肉才会多,利润才会丰厚。
只可惜陈际帆领导下的几个省好像不是一只猪,因为他们有一百万军队,其中很多还是身经百战的精锐,而且还是在装甲、航空兵等技术兵种的应用上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武装。所以不能明着来,只能“合作”!
既然是“合作”,自然是要师出有名的,最好的旗号就是帮助“神鹰”搞建设,因为在他们眼中,如此大规模的建设一定是需要资金的,而且是巨额的资金。
有多大规模呢?这是一个让所有西方经济学家、财团和银行界都大跌眼镜的事实,一个还处在战争状态下,在敌人掌握着制海权的农业国家,居然在短短四年左右就建成了完善的工业体系。有各种矿山、火电厂、钢铁厂、各种金属冶炼厂、硫酸厂、合成氨工业、水泥厂、化肥厂、煤炼焦工厂、陶瓷厂、棉纺、缫丝等基础工业,整个工业区内津浦铁路、平汉铁路两条南北铁路大动脉,有陇海路和石太路两条东西铁路动脉,还有长江水系、淮河水系,交通极其便利。只是令他们失望的是,在安徽并没有开放资本市场,没有公开的证券、期货、黄金、外汇交易所,只有少数外资银行允许在安徽开业,允许一定额度的“鹰元”存款业务,并且和上缴的资本储备金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高的吓人,使得外资无法寻找到下手的机会。
这当然是陈际帆等人得益于后世对付金融危机的手段,这种超前的手段已经成为安徽经济学界热门的课程,所有的经济学家们几乎都在研究这个全新的领域。中国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上,至少现在没有输给外国人。
那么外资进入的手段就只剩下两条路,直接投资和给政府贷款。
战争期间远隔重洋跑到中国来投资民用产品是一笔风险很大的买卖,毕竟整个中国南海和西太平洋还处在交战状态。但是商品倾销不顶用,因为他们的商品只要一进入这(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