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其它小说 > 朔明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 第九十八章 风自东南来

第九十八章 风自东南来

目录
最新其它小说小说: 辛亥大英雄九炼归仙搜神记顾明珠燕西城凌霄剑仙匍匐磕没人比我更懂主角冷清欢慕容麒_我在民国打酱油花瓶炮灰又被团宠了从捡破烂开始成为全球首富近身兵王变身之轮回境界极品风水师从港综签到成为传说【快穿】节操何在红色官途校服裙下(NPH)天官赐福恃宠而娇

漫步在古北寨的土城围墙上,高进和范秀安走了一圈后驻足停下,穿着黑衣的家丁就站在不远处护卫,看向城门口已见零落的车队,范秀安不免有些感慨,“那三娘子果然是女中豪杰,居然硬撑着一口气和那卜失兔合婚,如今归化城的归属尘埃落定,这古北寨日后在高老弟手上怕是要越发繁华了。”

范秀安在四海货栈住了三日,这三天时间里,他看到了四海货栈里那些分班训练的伙计和打手,也见识了高进手下家丁的令行禁止,以他的眼光自然瞧得出只需要几个月时间,高进麾下便能拥有百多号精锐的悍卒。

这样的武力,放在古北寨这等地方,也是足够用了!

绥德商帮也有自己的马队和私军,范秀安手底下就有着近两百的马队,可是那样的马队却是他花了近十年时间才凑起来的,而且他虽然不谙兵法,可是见识得多了,也晓得手底下的马队固然装备精良,砍杀那些马贼不废什么力气,可要是对上高进手下那些家丁,未必占得了便宜。

高进必定能控制古北寨,范秀安自然而然便有了这样的判断,所以高进也从一开始他感兴趣的潜在合作者成了值得拉拢的同伴,所以他才一待数日,结果还等来了最后一批从归化城回来的商队带回的消息。

控制归化城数十年的三娘子在病入膏肓的时候,终于答应和卜失兔这位新任的土默特大汗合婚,听那些归来的商人们说,这位三娘子在合婚的时候,是被手下侍卫抬着床榻和卜失兔这个名义上的重孙完成了合婚,大家都说三娘子熬不过这个冬天。

“范兄真的觉得归化城接下来会太平吗?”

听到范秀安的话,高进不置可否地笑了起来,三娘子是纵横草原数十年的女强人,她活着自然压得住素囊这个亲孙儿,如今她和卜失兔合婚,从法理上来讲卜失兔完成了他接任土默特大汗还有归义王的最后一道手续,得以入主归化城。

可是只要三娘子一死,素囊会服气吗,想到格日勒图一直都在大肆采买铁器食盐,高进可不觉得归化城接下来能多太平。

“太平不太平重要吗?”

范秀安反问道,然后指着城门口离开的一支小型商队,满脸的自信,“过去四年,土默特部为了汗位内斗不休,咱们这边的商路萧条,但是大同那边的晋商可没有少赚,那些鞑子的贵人离不开我大明的丝绸、美酒和各式物品。”

“接下来归化城若是继续不太平,对这些小商队来说,自然是危机,可是对我们来说,难道不是商机吗?”

范秀安目光熠熠地盯着高进,“古北寨的位置极好,如今高老弟接手四海货栈,这名声也打了出去,来年那些客商再来古北寨做生意,土默特的鞑子若是又要内斗,岂不是咱们趁机压价收货的好时机。”

听着范秀安侃侃而谈,高进愣了愣随即心中感慨,这位绥德商帮的大掌柜果然是个精明的狠角色,别人担心鞑子内乱会让商路萧条,可在他眼中反而却是垄断贸易的大好时机。

“高老弟你在素囊部那里有门路,我绥德商帮有财力,何愁做不得大事呢?”

高进和素囊部之间有来往,是高进主动透露给范秀安的,他日后要在河口堡养兵种田,到处都需要花银子,这素囊部自然就是最大的金主。

格日勒图那里高进上次带去的万斤铁器听着很多,但是对于觊觎土默特汗位,一心备战的素囊部来说其实远远不够。

“范兄说得不错,你我合作,自然做得大事。”

高进应声道,他不怕范秀安没野心,反倒是怕范秀安胃口太小,只有这位绥德商帮的大掌柜野心越大,双方合作时,他能拿到的好处才越多。

“高老弟,刚才倒是我一时孟浪。”

范秀安脸上的表情复归于平静,他方才一番话,既是心声,也是在试探高进。

绥德商帮的势力集中在神木东路和榆林道,在榆林镇这边是数得上号的大商帮,但是比起大同府的晋商却又差了不少。

范秀安是绥德商帮七个大掌柜里最年轻的,看不惯如今商帮里那股暮气沉沉,在他看来绥德商帮要是继续那等老样子经营,不思进取,迟早要被大同的晋商给吞并掉。

这一趟古北寨之行,高进对范秀安来说是意外之喜,他能从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和自己一样的野心,而有些事情只要舍得花钱,没有打听不到的消息。

比如河口堡的百户张贵巡边战死,而高进却立下了不小的战功,再联想到这次总兵府显得诡异的军事调动和那场大胜,范秀安都相信高进日后前程远大。

这古北寨说不定只是总兵府对高进的一次考验,所以无论是于公于私,高进都成了最好的合作对象。

高进和范秀安很默契地没有再说话,反倒是聊起了别的,环顾着土墙外的旷野,范秀安朝高进道,“我曾听长辈说,这古北寨原先是俺答汗命人所筑,彼时土默特部招降纳叛,有白莲教的贼首裹挟百姓投奔,在这些地方耕种良田,甚至一度号称塞上江南。”

“想不到不过几十年,这边就已荒凉至此,真是世事无常啊!”

听到范秀安的感慨,高进却是想到了侯三先前的禀报,这古北寨附近原来是有流民聚落的,这些年河套蒙古虽没有大的战事,但也是隔三差五要打几仗,越是靠近关墙的地方兵役赋税越重,再加上军将们的搜刮,边地百姓逃亡关外的也不在少数。

那些逃卒或是有些本事的大都投了马贼,没甚本事又好吃懒做地便来古北寨这样的地方厮混,而其余的逃户百姓则是在古北寨这样尚算有规矩的地方附近耕作,虽然危险,但是却不用担心要随时被抽丁防秋,也不用担心官府催逼税粮。

古北寨里的粮食,有不少便是从这些聚落的逃户上交的“税粮”,关爷立了规矩,四海货栈的马队过去也会巡视古北寨四周,等于便是护了这些聚落村寨的安全。

每到入秋,商队汇聚古北寨的时候,这些逃户里的男丁也会来古北寨干些力气活,赚些家用。至于古北寨里那些妓馆里的土娼,很多时候也多来自那些逃户家里的婆娘媳妇,虽说要被杨二那样的泼皮无赖盘剥,可也好过在家里挨饿。

对于范秀安口中的“塞上江南”,高进虽然有些兴趣,不过没有仔细询问,毕竟对于朝廷来说,当年白莲教裹挟数万百姓投鞑是件掉面子的事情,可是真相谁又说得清楚,谁知道那些百姓是被蛊惑裹挟,还是因为活不下去才去投鞑。

“范兄何必感慨,若是这里还是塞上江南,哪还有我们赚钱的份!”

高进故作粗鄙地打断了范秀安的叹息,说起来那位俺答汗确实是蒙古人里最后一个有远见的英主,当年漠南等地据说有不下十万的汉民耕种纳粮,土默特部兵精粮足,只不过那时候正遇上张相公持国禀政,北方又有戚爷爷镇守蓟辽,朝廷在九边一带同样兵力充裕,才让俺答汗没有用武之地,等他死后像是古北寨这些原本筑起的城池便逐渐废弃。

“高老弟说得是,倒是我失言了。”

范秀安笑了起来,当年土默特全盛时,那些白莲教裹挟的百姓可不止是帮鞑子们耕田种地,还有不少匠户给鞑子治铁打造兵器。

俺答汗死后,这些汉民和鞑子杂居通婚,后代反倒是蒙古化,不少匠户都断了祖传的手艺,这河套蒙古便又重新暗弱下来,对铁器还有各种手工业产品的需求量极大。

高进和范秀安一起下了城头,两人今日这番闲聊或者说是试探,双方都极为满意。

高进需要范秀安这样有想法又有野心的合作者,而范秀安同样需要高进这样有足够实力来支持自己的合作者,两人虽然没有达成什么具体的协议,但是彼此心里都清楚,只要时机合适,两人间的合作便是水到渠成。

城门口,范秀安的几名手下已自牵马等候,照道理范秀安三天前便该离开的,可他却足足逗留了三日,既是观察高进实力,也是试探高进其人,如今他已知道自己想要的答案,自然不会再逗留。

双方要真正的合作,还得等过了这个冬天,待到来年开春时,那时候高进的实力若是能让范秀安满意,范秀安才会舍得下本钱投入,当然在此之前,会赶去神木堡的范秀安不介意看情况卖高进一些人情。

“范兄此去,一路顺风。”

虽说和范秀安相谈甚欢,不过高进心里面始终是防着这位绥德商帮的大掌柜,在范秀安这种人眼里只有利益,若是哪天双方利益相冲,只怕这范秀安会是第一个背后捅刀的。

“那就承高老弟吉言了。”

范秀安翻身上马,亦是一脸笑意吟吟,在马上拱手朝高进还礼后,便带着手下策马掉头而去。

等范秀安一行人远去,高进笑着的脸慢慢变得冰冷,城头上范秀安先前那番话里的试探,可是有些隐隐的反客为主,什么趁机压价收货,这分明是想要垄断古北寨的贸易。

“高爷?”

高进身后的侯三轻轻唤了一声,他可是记得这位高爷和那位范大掌柜这三天里可谓是相谈甚欢,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意思。

“侯先生,对这绥德商帮,你了解多少?”

高进看向身旁侯三,自从父亲死后,他不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范秀安的试探让他生出了些许危机感,古北寨只要好好经营,也许今后的利益足以大到让绥德商帮觊觎算计。

“略知一二,高爷应该知道,绥德地处要冲,乃是勾连南北的要道,素有旱码头之称。”

侯三在古北寨多年,对陕北的商帮自然了解,比起大同的晋商,这绥德商帮虽然财力势力都差了些,但仍是榆林镇里首屈一指的大商帮,毕竟绥德这个地方本就是陕北重镇,南来北往的货物会在此地汇集,向来盛产商贾。

“这商帮是由数家商号组成,这绥德商帮最初只有两家商号,到如今也不过七家而已……”

从侯三口中,高进才弄清楚,这绥德商帮实际上是由绥德州的七家商号组成,而他们联合起来主营的产业其实是盐业。

大明朝开国的时候,太祖皇帝为了防御北虏,兴建九边重镇,其中固原、宁夏、延绥、甘肃四镇便在陕西境内,这道防线东起延绥皇甫川(陕西榆林以北)、西至嘉峪关、西南至洮岷(今甘肃南部)绵延数千里。

但边地苦寒,人烟稀少,数量庞大的边军每年耗粮以万千石计,需布数十万匹,自内地调运费时费力,民多怨言,朝廷也不堪重负。所以洪武年间,朝廷便行了“食盐开中”的新政,允许民间商人向边关输送粮食换取食盐经销的许可证“盐引”,大约30斤粮食可换一份“盐引”,而且是食盐品相最好、最能赚钱的淮盐引。

开中法后,占了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的地利,陕西本地的商人纷纷雇佣农民在塞上开垦田地,直接用粮食和官府换取盐引以牟利。相比之下,山西历来缺粮,山西商人要享受“食盐开中”的好处,只有推着独轮车到山东买粮,再贩运边关,是为颇费周折的“买粮换引”,比起陕西商人“输粮换引”,自然是远远不如。

所以作为盐商的陕西商人,无论是财力还是势力都曾凌驾于山西商人之上,尤其老家是三原县、泾阳县、绥德州等地的秦商。

只不过后来朝廷将输粮换引的“开中法”,改为以银换引的“折色法”,也就是说,商人不必再千里迢迢送粮食到边关,而是直接拿出白银购买盐引,即能获得贩卖食盐的许可。

“开中法”改“折色法”后,留在西北边塞继续种粮食便没了原来那等暴利,那些早就赚足了银子的陕西商人便纷纷前往运河沿岸的两淮食盐转运枢纽扬州,成为专业盐商。

这些常住扬州的陕西商人不仅经营淮盐,还将业务扩展到典当、布匹、皮货、烟酒等行业。只不过人离乡贱,为了保护自身共同利益的需要,这些陕西盐商在扬州出资修建了陕西会馆,彼此抱团经商。后来为了对付徽商的竞争,又与山西盐商合资共建山陕会馆。

“高爷,早十多年的时候,咱们这边的边商(山陕商人)在扬州财雄势大,就是那些内商(徽商为主)都要从他们手中购买盐引。”

侯三见高进听得认真,也是将自己所知道的讲得清楚分明,“只不过那些内商终究占了地利人和,这些年为了盐引的事情,两边没少打官司。”

折色法后,离着两淮更近的徽商因为有着“左儒右贾”的传统,动辄喜欢发起诉讼,于是像是绥德商帮这样的山陕边商自然吃了大亏。

“侯先生的意思是,这绥德商帮在扬州要和徽商争夺盐引,获利大不如前,这才看上了这塞外的贸易之利……”

高进自言自语起来,他倒是没想到绥德商帮背后牵扯的利益纠纷如此复杂,而那范秀安是绥德商帮的七大掌柜,听着名头唬人,但实际上绥德商帮里真正意义上的大人物其实是在扬州。

不过转念一想后,高进自嘲地笑了起来,这些事情离他太远,多想无益,还是想想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才是。

www.。m.

目录
神话版三国我在西游奶孩子王妃很凶得宠着至尊剑皇我的白富美女友许你万丈光芒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