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攻城与起义
一般来说,要确定一个组织是否统一了思想,首先肯定得看其高层的意见,其次还需观察基层的宣传工作是否到位。
从十一月开始,如周以力这般的讲课,在整个苏区内部不知上演了多少次,学校、工厂、农田、军队,处处都可以见到众人讨论乃至争吵的身影。
依托于程刚带来的详实资料,这次前所未有的大宣传、大讨论,总算没有闹出什么太大的幺蛾子,大家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一边默默地接纳着这润物细无声般的改变。
从某种程度上说,眼下其实也可以被视为李润石思想的萌芽,之前的若干次内部整顿,更多还只是浮于表面,对于一些固有的顽疾进行修补,如今则正式进入了变革的深水区。
对此也没有多少可谈的了,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没个两三年的水磨功夫是不可能完成的,除非能够狠得下心搞一次大清洗。
这事李润石肯定干不出,包括程刚也很难接受,后者虽然会说狠话,私底下也觉得为了革命,杀掉个把人没啥大不了的,但是他更加清楚,很多时候口子一开就很难收得住了。
不只是要保证自己不搞大清洗,还提防对手主动拉低自己的下限,尤其考虑到苏联那边又开始闹腾起来,就更加需要注意了。
所以现在算是趁早行动,尽量不给对方留下可趁之机,好在目前手中可以打的牌不少,暂时来看,起码中央苏区这边应该没有问题。
当然了,这些宣传只是苏区工作中相对重要的一部分,并没有牵扯到大家的全部精力,除此之外,农村根据地的扩张以及对敌工作,同样至关重要。
前者倒是很好理解,现在赣南这边的红色根据地,最远的已经开拓到赣江边上,与从湘赣边界一路东进而来的同志隔江相望。
最近两边甚至明目张胆地在虔城北部不远处设立了渡轮,对此驻守虔城的果军部队还想拔掉这个赤匪的钉子,结果竟然在当地赤卫队的手里给吃了瘪。
托了这次大战缴获的福,如今苏区内部各县、各乡的民兵武装,直接来了一个鸟枪换炮。
那些从果军手里夺多来的枪支,除留下一部分性能较好的补充部队外,剩余近五千多支在经过维修后,被全部配发了下去。
虽然待遇没法和正规部队相比,但这些民兵队伍平时也可以领到一部分补贴,大多是以盐、铁或者苏区钞票为主,多少能改善些生活。
他们中的大部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就会被选拔或者直接改编到红军编制当中,可以说这也承担了新兵训练的角色。
先前他们手中的武器,基本是红军这边淘汰下来的缴获品,从土枪土炮到老套筒,性能落后不说,弹药还很难供应得上,大致与历史上的红军相当。
所以这回的补充,算是让他们再次往正式部队靠近了一步,而且此次承担阻击任务的赤卫队,又在“三反”当中接受了实战的锻炼,战斗力很是提升了一截。
果军虽然打探到了赤匪主力不在附近,却没料到一贯看不上的那群农民,也能爆发这么强的战力,不吃亏才奇怪了。
如此一来,在敌人的睁只眼闭只眼之下,赣江两岸红军的运输活动就变得愈发地频繁。
最近从九堡铁厂选拔出来的工人队伍,已经携带了一部分自制设备和物资,成功抵达了对岸,不久之后就会在乌石山扎下根来。
而湘赣边界派出的新一批进修生,也已经到了于都县,此时正顺着水路走会昌转向锐京。
如今放眼虔城四周,东面的于都、北面的兴郭、西面的遂川都落入了红军手中,如安远、信丰一带也早早设立了红色县委。
甚至包括虔城南边不远的南康县,红军都已经兵不血刃地开拔了进去,一时间风声鹤唳,以至于城内城外都以为赤匪将会挟大胜之威,趁机攻打虔城。
此时驻扎在虔城的部队,除去原有的第十二师第三十四旅外(旅长马昆),还有周边十多个县的地主武装组成的民团指挥部,以及不久前从撤到这里的遭殃军一个师。
根据红军对敌方电报的解析,三十四旅因为损失不大,应该勉强算是齐装满员,大约两个团三千余人,先前败在赤卫队手下的就是他们。
而地主民团在红军的不断打击之下,最先搞起来的还乡团早就销声匿迹,只是随着根据地的扩张,又有新势力掺杂进来,所以始终维持在五千余支枪的水平。
而撤回来的遭殃军第九师,实际上已经有一部分被调到了北面,剩下的应该是一个旅。
虽然红军暂时没有攻城计划,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组织一些合适的活动,给这些果军和民团的枯燥生活,增添些许趣味。
十一月三十日晚上,一军团的直属炮兵团被调到了这边来,直接在人家的眼皮子底下搞了一次军事演习。
轰隆隆的炮声,震得这些师旅团长彻夜彻夜地睡不着觉,求援电报止不住地往洪城发去,顺带也把自己的底细漏得一干二净。
而收到消息后的常凯申,第一反应也是认为赤匪的真面目暴露无遗了,自九一八后,他就承担了巨大的政治压力,而这些政敌表现出来装腔作态更是让他愤愤不已。
所以赤匪攻打虔城的行动,反倒让常凯申兴奋了起来,他虽然才吃瘪不久,但反省过后,还是觉得是当初手下贪图冒进的锅。
因此常公认为,这回赤匪主动撞上来,不止大义上过不去,军事上也必将被自己狠狠挫败。
很快,常凯申就重整旗鼓,首先下令虔城守军固守待援,随后命令吉安等地的部队或南下,或骚扰,甚至还专门致电粤省,希望对方与自己同仇敌忾,共遏赤患。
接着,十二月十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几乎同时抵达了常凯申的行营。
好消息看起来很美好,据虔城守军汇报,他们已于三日前,在城南江边歼灭数股赤匪,一时间江水变色,匪军闻风丧胆,落荒而逃,后经缜密搜查,虔城周边已再无匪患。
而坏消息就让人看得想要吐血了,十二月一日第26路军受命从乐安开拔,按照原定的规划,他们应该是与吉安的19路军汇合,向南截断赤匪的后路。
但这一万多人行至半路,直接转而向东进入匪区,随后在昨夜全部投敌,如果不是从对方发出的全国通电中看到这个消息,洪城行营还以为人家依旧在沿着赣江南下呢。
两相对照之下,常凯申又如何不能明白,这根本就是赤匪的声东击西之策,所谓的攻打虔城不过是一个幌子,对方的真正目的,其实就是早已被策反的第26路军。
要说对于这支出身西北的军队,常凯申也是早有提防,人家不仅不是自己的嫡系,而且还是在前不久的中原大战中,刚刚从冯遇祥手中收编过来的,忠诚度肯定是大打折扣。
所以26路军在之前的围剿当中出工不出力,常凯申虽然看在眼里,可也就是骂了几句,再不轻不重地小做惩罚,他还指望后面继续拿人家当炮灰呢。
但炮灰也有自己的想法,自打到了赣省参加围剿之后,军心日渐不稳,有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
首先,九一八的爆发,让这些北方官兵感受到了强烈的压力,他们迫切希望回到北方,以防备日军的进犯,但常凯申却一直要求他们继续留守赣省,对其抗日热情不管不顾。
其次,军队中许多人不服南方水土,营中疟疾、赤痢流行,就连死亡都常有发生。
最后,土共的政治攻势也极大地瓦解了对方的战斗热情,尤其是26路军内部的地下党与苏区接上头后,各种花式操作层出不穷。
就在九月底,第三次围剿基本结束的时候,在撤离之前,他们就收到了红军送来的一批医药物资。
甚至军中的一百来个重伤员,都直接以被俘的方式“送”给了红军治疗,这些人经过半个多月休养后,大多顺利回到了驻地,而且还有好些积极参与到了地下党同志的工作当中。
一边是对自家兄弟死活不管不顾的常凯申,一边是拿出宝贵物资悉心照料“敌人”的红军,到底应该如何选择,自然是一清二楚的了。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