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炸锅
第437章炸锅
“这中间有多远的距离能确定嘛?”曹操眼睛一眯指着青州距离高丽的距离问道。
“大约1000公里以上”陈曦预估了一下,大致给了一个距离,因为没有实际勘测过,只能根据前世的世界地图推测。
“你之前说东瀛的部队在骚扰我们,那高丽方面就有没有任何动静嘛?”曹操疑问道。
不是他乱怀疑,而是东瀛尾部的九州岛,和青州直线距离之间是隔着一个高丽的光州和釜山的。
“根据前线的情报,应当是高丽北部和东瀛似乎达成了某种协议,而高丽南北双方陷入动乱当中,所以青州才会受到东瀛的骚扰。”
李儒神色淡然的说道,贾诩对于高丽的渗透有些艰难,但是这些基本情报还是有的。
“这么说将来建业也会暴露在东瀛的兵锋之下?”孙坚突然冒了出来,他老家就在江东,又如何能不对这事情上心。
“是的,东瀛对于我汉室沿海的威胁是很致命的!”陈曦点点头。
虽说他现在不知道为什么东瀛没有选择以建业为进攻点,估摸着就是海兽的影响,导致东瀛不得不接道高丽。
就是不知道双方到底达成了什么协议,根据贾诩的推测,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渊盖苏文为了获得东瀛方面的帮助,舍弃部分利益,和东瀛一起进攻高丽南部。
而目前青州沿海出现的敌人进行骚然战术,就是为了牵制汉室,避免汉室参与到高丽的统一之战当中。
“那么能派人去联系这个高丽南部的首领嘛?”鲁肃皱了皱眉头问道,在他看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要是能和高丽南部取得联系,就能把高丽这潭水搅的更加浑浊。
“很困难,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目前抽不出人手,若是单纯只派遣武将前去,恐怕对于局势没有太大的帮助。”
李儒摇摇头,贾诩早就试过了,不过对方的态度很奇怪,只能不了了之。
“那就等春……”
荀彧刚想说来年春天让幽州从北部给高丽施加压力,但是他瞬间就想到了,他们来年春天可能还真的腾不出手去对付高丽,北方的胡人将会是个大麻烦。
“东结高丽南部,北雇胡人对付高丽如何?”诸葛亮开口说道。
“……”汉室朝臣瞬间把目光集中在诸葛亮的身上。
“具体说说!”陈曦眯着眼睛问道,诸葛亮的提议很大胆,同样也很有建设性。
“汉室目前似乎并不缺少粮草,各州郡县均已处于勉强温饱的地步,我们何不调动一批粮草雇佣南匈奴等胡人进攻高丽,将矛盾彻底转移出去。”
诸葛亮并不怯场,自然地指着幽州北部的草原说道。
“此法不错!”李儒瞬间就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这不就和西凉铁骑雇佣羌人当辅军是一样的么。
公孙瓒和刘虞在胡人当中确实很有名声,用胡人充当辅兵劫掠高丽,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
“高丽南部若是识相的话,这笔粮食还可以由他们来出!”诸葛亮补充说道。
“好!此法甚好!一石三鸟,好计策!”
荀彧当即拍手叫好,诸葛亮的计划不但能减轻青州的压力,还能解决幽州北部的麻烦,甚至还能让高丽继续陷入战争泥潭。
“这么一说,东北平原似乎是个不错的地方来着!”陈曦眼睛一眯想到了某些被他遗忘的东西。
来这个时代这么久了,差点忘记了现在东北平原还没开发呢。
开荒东北平原对于这个拥有内气云气的世界并不困难,而且原本最困难的是开荒之后耕种的问题,原本的三国时期可没有现在这么多人。
东北平原放大之后,至少也要高于一千万顷,一千多万的黑土地,这玩意正好可以当东部战区的大粮仓了。
“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
陈曦犹豫了一下,还是打算说出来,这玩意早开发早受益,东北平原那么大一片黑土地用来种粮食是真的合适。
“高丽、辽东、幽州那一块区域,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有将近一千万顷黑土地的,现在应该是荒芜的,那地方一年有五到六个月的冬天,但是土地非常适合耕种。”
“那个地方会是一个粮仓,一个超越中原五大产粮地的粮仓,就算是我们把运河建立起来,也可能会比不上那一块地方!”
陈曦模棱两可的说道,然后所有听到的朝臣脑子里的弦就崩了。
陈曦此言一处,全场可谓是鸦雀无声,包括在上面打瞌睡的刘颖都双眼圆睁。
种花加自古以来就是把种田这项技能点进骨子里的,像是陈曦说的东北黑土地,简直让人震惊。
作为农耕文明起家的种花,所有人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那么大一片能种植粮食的大型产粮地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明白。
这么好的种粮地,你居然说他是荒芜的。
没有人怀疑陈曦的话,陈曦作为丞相,早就证明了他的能力,众人也都习惯了陈曦的惊人。
“征兵,必须征兵,征兵五百万,怎可让如此宝贵之地方荒芜!区区高丽、胡人怎么配在这种地方存活!”
当场有人开口说道,而这种充满霸道思想的言论,所有人都觉得本该如此。
这一刻汉室朝官展现出来了极高的一致性,因为这个新的产粮地不但代表着国家的利益,和他们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陈曦早就把所有人绑上了汉室这条大船,他们所有人的利益都和国家息息相关,国家越发达他们越受益。
“诸位冷静!听我一言!”陈曦无奈地提高了声线。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直接点起幽州冀州两地之兵开赴东北地区,就算是用命堆我们也要彻底拿下那个地方!”
李儒冷冷地说道,他这一刻对于陈曦是真的很不满,既然陈曦知道为什么不早说。
作为一个真正挨过饿,见过易子而食的人,他根本不能容忍一个产粮地荒芜这件事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