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收获的日子
秋天,那是收获的日子,很多人已经忙完了田地里面所有的活,可是傅学华因为开荒的原因,所以田里的庄稼的都成熟的比较晚,现在别人都在家睡老婆和打孩子的时候,傅学华开始忙着秋收。
收获傅学华地里的玉米,那可是大事情,镇上的领导要层层汇报,向省里的领导请示之后,一切听领导的安排。
北山又变得非常热闹了,一大早,刘志坚调集了天镇的员队伍,还征调了各个大队的员队伍,几百号人,把北山给戒严了,吓得北山的老乡以为发生什么事情呢?
就是收获一下玉米呢,有必要搞那么大的阵势呢?
还别说,真的有必要,因为今天北山来了六部小轿车,据说省里的大领导都亲自过来了,这个可是上升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关于到国家稳定的大问题。
在这么巨大问题面前,傅学华在一个小角落蹲着就行了,基本不用傅学华参合,也不用傅学华说话,全程看着就行。
省里来了大人物,据说是二把手,军区也来了大人物,到底是多大的人物,那不是傅学华能够知道的,反正拿枪的人很多。
上过过来的大人物徐主任,这次居然成了小人物,老老实实在一边呆着,至于王强林,那更没有说话的机会了。
傅学华远远的看着,省里二把手和军区的大人物居然也钻进玉米地研究半天,最后满脸欣喜的出来,王强林像一条蛤蟆狗一样跑前跑后。
省里二把手亲自掰下来一根玉米棒子,仔细打量半天,不但亲自尝了尝,还分了一些给其他的同志,其他同志发现真的玉米,而且味道很好,没有弄虚作假的想象,绝对是真正的高产优种啊。
玉米大丰收开始,几百号员马上一拥而上,仅仅是十亩玉米地而已,有那么多大领导在现场,大家的干劲多足。
一会的功夫,十亩地的玉米棒子收完了,堆得跟堆的跟小山一样,王强林和刘志坚马上组织人手称重了,当着省里领导的面,现场称重量,看看玉米的亩产到底多少?
王强林和刘志坚称完重量,一脸得意给领导汇报说道:“报告领导,所有玉米重量已经统计出来了。”
省里的二把手有点小期待问道:“总共多少啊?”
王强林邀功的说道:“一共18571斤,平均每亩1857斤?不过这是玉米棒子,除去玉米芯和水分损耗,玉米应该是亩产在1300斤左右。”
省里二把手激动的吼道:“好,干的漂亮,亩产千斤,而且还是超过1300斤啊?老徐,玉米的最高产量通常是多少啊?”
农委的徐主任也兴奋说道:“老领导,正常玉米亩产是500斤,不过有的特别好的田地,也只有700斤,从来没有超过1000斤的,真是天大的事情?”
省里二把手领导开心的说道:“奇迹啊,老徐,说明劳动人民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可以创造奇迹。北方是玉米的重要产区,要是他们的亩产都能达到1300斤的,那一下子就要多出来很多粮食,足够让全国人民都吃饱肚子啊?也可以帮国家解决多少困难啊?”
粮食是稳定的基础,只要有足够的粮食,走到哪里,说话的底气都是十足,粮食外交,也是目前重要的外交政策啊。
徐主任也附和的说道:“是啊,可是一万三斤还是有点少,就算全部拿来做种子,可是我们本省的田地都不能满足,要是放眼全国的话,这种数量就更加没用。”
省里二把手豪气的说道:“那就加大种植面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肥料给肥料,要地给地啊?为了让全国人家早点吃饱肚子,我们要敢于付出,不怕牺牲。”
徐主任马上邀功的说道:“老领导,我已经申请了100亩的良田做良种试验田,到了明年的话,至少可以提供13万斤种子。”
省里二把手有点失望的说道:“才13万斤啊?有点少吧?一亩田需要5斤种子吧,那也只能才种3万亩田都不到啊?不顶事啊?我看至少要10万亩种子才行?”
那个军区的大领导也无奈的说道:“老陈,10万亩算个屁,放眼全国的话,你算算要多少种子?估计至少要50万亩差不多。”
省里的二把手听到巨大的数字,有点失落,不过马上又豪气的说道:“任重道远啊,我们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啊?100亩到10万亩,没有几年的时候,那是不可能完成的啊?”
那个军区的大领导安慰的说道:“老陈,我们不怕困难。八年的艰苦岁月都熬过来了,难道还在乎这点困难吗?”
省里的二把手苦笑的说道:“老许,我不是怕困难,只是希望老乡早点吃饱肚子。”
两个人在多愁善感,其他人只能竖着耳朵在边上听着,别人那里插话的资格。
徐主任又带着省里的领导参观了傅学华的养殖基地,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惊喜。
虽然山芋地的产量也很好,可是山芋永远是山芋,在大领导眼里,山芋是可以忽视,压根不在乎。
黄豆的产量也很高,可是黄豆永远是黄豆,那是做菜用的,不是大家的主食,所以大家也忽视了。
芝麻呢?那是油,芝麻的产量虽然不错,可是那是小物种,都不放在心上。
花生呢?对于他们来说,花生是用来喝酒的,他们从来不缺少花生,所以对花生的产量也不在乎。
咦,那片白花花的是什么啊?
徐主任马上小心说道:“领导,那些都是棉花?”
“棉花?”省里的二把手惊讶的说道:“这个棉花长的也太好了吧?”
徐主任有点意外,上次自己来的时候,那片棉花还没有怎么开花,真的没有注意,现在认真一看,这个棉花确实很不错,大朵大朵的,真是洁白如雪啊。
军区的大领导也诧异的问道:“这是棉花吗?我们这里不都是小笨棉,怎么可能有这么漂亮的棉花,这种棉花只有西北才有吧?”
王强林马上出现了,自信的说道:“报告领导,真的都是棉花,不过不是小笨棉,而是象耳棉?”
象耳棉?很多人没有听过这个词。
王强林急忙解释说道:“领导,象耳棉是当地的土话,就是形容棉花长的好,像大象的耳朵一样,又大又白。”
“不错,不错。”省里的二把手表扬的说道:“形容的非常好,这些棉花真的就是大象的耳朵啊?真是太漂亮啊?老许,你感觉怎么样?”
军区的大人物满脸笑容的说道:“好棉花啊,好棉花啊,就是太少了,就像漂亮的女人一样,永远不够看啊?”
省里的二把手期待的问道:“小王,棉花的产量还能扩大吗?这点棉花不顶事啊,你也是上过战场的,知道棉花的重要性,怎么就种这么一点呢?”
王强林马上讨好的说道:“对不起领导,都是我的错。我想着这不是试着种植,慢慢积累经验,摸着石头过河,步子不敢卖的太大啊?”
军区的大人物沉声说道:“棉花是好东西,现在需要更多的棉花。我一致以为我这里都是那种小笨棉,如果可以种出这么好的棉花的话,那要全力推广啊?”
王强林和徐主任有点傻眼了,没有想到玉米之外又蹦出来一个棉花,一个玉米都要搞死人了,再加上一个棉花,不要人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