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绝地大反击(上)
深秋时节,云幕低垂,冷风送寒,大地渐增萧瑟气息。1――庞大的阿尔卑斯山脉和蜿蜒的多瑙河水系渐渐从金秋的绚烂转入冬日的纯洁,两种伟大的自然地形交错于德奥边界,使之成为极富特色的壮丽景观。
伴着清晰的发动机嗡鸣声,一架橄榄绿色涂装的双发飞机从蜿蜒流淌在奥地利境内的多瑙河上空飞过,这里距离上奥地利州首府林茨约有40公里,往西差不多20公里即是德奥边境。视线中,一座座钢铁或水泥的桥梁横跨于美丽的多瑙河之上,德国的战火并没有给奥地利人带来封禁恶果,他们仍能使用这些桥梁,但每一座桥梁都受到苏军部队的严密管控,通行于此的车辆乃至行人的大件行李都必须接受检查。除了陆上警戒线,苏联人还运来了大量的防空武器,固定的、机动的,部署在桥梁周围提供24小时的防空保护,但奥地利人并不会因为苏联人对本国桥梁的看护而心存感激,他们虽然没有德国人那种崇尚战斗荣誉的疯狂,但大多数人都流淌着日耳曼的血液,他们同情友邦军民的抗苏战争,更憎恶苏联人强加给自己的枷锁。只要不必冒着当场被击毙的风险,他们乐于为日耳曼人抗击苏联的事业做些贡献――传递情报、掩护人员以及提供食物等等。
对于常见的、平缓飞行在中低空的里苏诺夫2型运输机,奥地利人无动于衷,守卫桥梁以及交通枢纽的苏军官兵们也没有太过在意,这里毕竟是奥地利,在苏军奥地利方面军翻山越岭进入德国之前,国境那边的德国武装人员从未有过挑衅举动,发生在德国东部和北部的激烈战事也牢牢牵制住了德军捉襟见肘的兵力。于是,缺少坦克和重炮的苏军奥地利方面军短短几天便势不可挡地逼近慕尼黑,近日更将这座德国战时首府包围起来,战事的发展使得驻防奥地利的苏军官兵日日警戒而日日平安。精神上已然出现了小小的松懈。此外,由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天然障碍,苏军指挥联络人员在奥地利与德国之间往来基本上都是搭乘飞机。而雷达屏幕上时时变动的光点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多几个、少几个也不是那么明显。最近一段时间,设立在韦尔斯的苏军航空指挥部常常受到不明信号的干扰,致使地面中心与航空部队之间的通讯联络时断时续。一时间联络不上,苏军航空人员也不至于将其列为危险情况。
在机翼和机身均有醒目红五星标识的双发运输机上,9名身穿德国空军制服的机组成员个个眉头紧锁、神情严峻,机舱里的仪器设备远远超出一架普通运输机所需,伸缩式的机枪炮塔也是相当高级的配置――在增加造价和操纵复杂度的同时。使得外观尽可能接近于无武装的运输飞机。这(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