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之年
弹劾一事似乎就这么过去了,若不是赵九福偶尔能感受到同僚们异样的小表情,他恐怕也要以为这件事已经彻底过去,不过对此他也并不那么在乎就是了。
官场就是如此,再好的人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赵九福习惯与人为善,人也没有热脸去贴冷屁股的打算,只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情。
事实上即使有皇帝的支持,粮种和堆肥的普及也没有那么顺利,京城附近的地方还好一些,毕竟产粮放在那边,还有工部时时刻刻盯着,谁也不敢阳奉阴违。
但是略远一些的地方就不一定了,一来是粮种容易被贵族垄断,二来当地的父母官各种各样,有兢兢业业为国为民的,自然也有懒怠散逸的。
这两种赵九福各有办法对付,前者但凡是查到了就严惩,大周律例在那边摆着呢,后者一旦查实也得判罚,甚至当地的官吏都要同罚。
这般双管齐下,言令禁止的情况下,粮种和堆肥大致还是能够好好普及的,可以预计这一年的夏收秋收必定比往年略好一些。
最让赵九福无法忍受的是愚民和愚官,前者不管官府如何说教,如何运送粮种和教导堆肥之法,就是死脑筋认准了老法子,对此不管不顾。
对这样的人罚也罚不得,打也打不得,只得等第一次收获之后,用他们身边的稻田对比才能让百姓切切实实的认识到朝廷新法的好处。
而后者就让人深恶痛绝了,所谓的愚官倒不是贪污鱼肉乡里,而是一脑门子的老思想,这群人通常是不喜欢赵九福的,尤其是在他当朝言论之后,更是觉得他离经叛道。
这样的官员号称自己两袖清风为国为民,但朝廷若是有变,不管好坏都以自己的经历来评估,甚至对朝廷旨意抱有怀疑的态度,这般一来法令下放的速度就十分慢。
因为赵九福是此次粮种的推行人,各地若是有相关的文书过来的话,也会第一时间送到他这边,若是咨询粮种堆肥过程的,赵九福自然是知无不言。
但偏偏这其中便有几封信让赵九福头痛欲裂,只因为他们竟是来质问和怀疑的,甚至有一人连续写了三封信过来,赵九福详细回答之后还是不依不饶。
这些父母官远在各地,赵九福不可能亲自过去说明,为此没少着急上火。
倒是吕靖知道之后哂笑了一声,反问道“赵大人何必着急,若是没有你的法子,百姓们不过是照着旧法种地罢了,终归还是能吃饱肚子的。”
“至于这些冥顽不灵之人,等到秋收各地报上粮食产量之后,自然会落得一个下下之评,到时候吏部自然会处置。”吕靖淡淡说道,但话里头的意思不言而喻,他看着赵九福,又说道,“赵大人年轻气盛是好事,但有时候要多一些耐心,别太着急。”
赵九福听了这话有些(本章未完,请翻页)